我們使用cookies 以爲您提供一個更滿意及個人化的網站瀏覽體驗。有關用途可能包括數據分析及個人推廣。如您繼續瀏覽、進入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我們的網站,即代表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。請按此參閲我們的個人資料(私隱)政策。
繼續

王靜嫻與馮智廣:經營社區書店,這三件事要記得

香港新界元朗區共有57.85萬人口,有39間中學以及50間小學。社區居民多元,既有歷史悠久的鄉村,也有不斷發展的新市鎮,原住民、新來港人士以及少數族裔雜居共處。三聯書店自1997年在元朗開設第一間店以來,見證區內文化在過去數十年間不斷衍生發展,亦因應社區形態不斷調整經營策略,成為讀者常去常新的區內文化地標。

第一件事:在地

六月底的一個工作日午後,我去到位於元朗廣場的三聯書店,見到店內讀者眾多,有剛剛放學背著書包來買文具的小學生,有三兩成群在小說專櫃前打書釘的中學生,還有翻看養生類圖書的銀髮族以及找尋食譜的家庭主婦。店長王靜嫻告訴我,書店自去年六月重新裝修後開業以來,書架翻新,空間排佈更舒展,加之近期疫情趨緩,店內客流顯著增多。

訪問當日,王靜嫻和同事正在調整店內書櫃,為即將到來的教科書訂購季做好準備。負責元朗區的聯合新零售公司零售營運經理馮智廣也趕來協助。每年暑期教科書訂購期間,店內會專闢展售區域,服務鄰近中小學校師生。「這間書店在元朗經營了二十多年,深知為區內居民做好服務的重要性。」馮智廣告訴我。

「在地」,是經營社區書店的關鍵詞。從圖書及文創貨品的選購到店內空間的設計與佈置,均需考慮區內居民及店內常客的喜好與需求。以元朗廣場的三聯書店為例,鄰近店內入口左側是童書專區,常有家長帶同小朋友選購少兒圖書及周邊產品,正對入口的書櫃和書架是新書及飲食養生類讀物。王靜嫻和馮智廣根據多年工作經驗調整書種及店內空間排佈,減少文史哲類圖書,提升生活類讀物、童書以及文具比重,提升銷售的同時,也漸漸明晰這間社區書店服務在地的風格及特色。

第二件事:學習

在網絡電商與實體書店協同配合的新零售語境下,多年從事傳統書店業務的王靜嫻和馮智廣近來常常思考的是,如何結合線上與線下,為讀者提供更具個性化且更有效率的服務。

「如今科技不斷進步,社會發展日新月異,我們做好書店經營也需要一直抱持學習的心態。」馮智廣告訴我,今年初聯合新零售公司電商平台「一本」上線以來,讀者可以透過「一本」的網站和APP訂購新書,並可了解最新的圖書、文創產品及相關藝文活動訊息,不單受到年輕人歡迎,中年及銀髮讀者也不時詢問店員如何用「一本」APP消費、積分並兌換禮物。

「最近常有公公婆婆來店內,請我們幫他們下載『一本』APP。」王靜嫻笑道。

電商平台的運營不單方便讀者,對於書店店員來說,熟練操作並向讀者推介新平台,也是難得的學習機會。王靜嫻說,「一本」平台在書店內設有一部類似POS機的移動終端設備,每逢客戶在網上落訂單時,機器會發出提示聲響。年輕同事們給這聲響取了一個花名叫做「外賣」,每每聽見,便興奮互相告知:「喂,外賣又到了!」

第三件事:傳承

如今元朗三聯書店,有店員像王靜嫻和馮智廣那樣,在書店工作逾二十年,也有一些年輕人,因為愛書或是鍾意安靜工作氛圍而選擇加入書店。與二十多年前入行的書店人相比,如今九零後乃至零零後的新世代,不願被框限束縛,不願被說教,更希望得到引導以發掘潛力與創造力。

「很多時候,我會用湊仔的心態與年輕同事和年輕讀者相處,語氣和態度盡量溫柔。」王靜嫻笑道。在她看來,要想經營好一間社區書店,店員之間要彼此信任、互相幫扶。店內氛圍融洽,到訪客人增多,用戶粘性提升,讀者與書店間方能建立長久的、密切的關聯。

「有些客人常常來,我們真是從小看著他們長大。」馮智廣和王靜嫻說,在一代代書店人與讀者的親近往來中,書店終會在社區扎根,蓬勃長養,生生不息。

文:李夢